請問什么是"城市規劃編制"?
城市規劃編制是我國城市規劃中的一個過程。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我國城市規劃編制的完整過程由六個層次組成,包括:總體規劃階段和詳細規劃階段、城市總體規劃綱要、城市總體規劃(含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和中心區域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編制城市規劃的目的在于:在城市發展戰略和城市規劃中,所擬定的一定時期內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應達到的目的和指標。
擴展資料:
提升城市規劃編制的科學性
2019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
趙龍表示,國土空間規劃明確把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相融合,同時形成一個平臺,即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形成全國的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
同時,國土空間規劃將把國家安全戰略、區域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等國家戰略,通過約束性指標和管控邊界逐級落實到最終的詳細規劃等實施性規劃上,保障國家重大戰略落實落地。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城市規劃編制
參考資料:中國經濟網—我國將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實施“多規合一” ..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什么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強化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要改變傳統的“城市—農村”二分法,實現城鄉一體的規劃全覆蓋,突破鄉鎮、村莊行政界限。
形成中心城市、產業園區、生態保護區、特色鎮、新型社區、自然村落為載體的城鄉空間布局結構,實現產業規劃、城鎮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等的“多規合一”。
完成縣級國土規劃
2021年基本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明確村莊布局分類。
積極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對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盡快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對暫時沒有編制規劃的村莊,嚴格按照縣鄉兩級國土空間規劃中確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設管理要求進行建設。
以上內容參考儀征市人民 ***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以上內容參考新華網-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暢通城鄉經濟循環
城鄉一體化、城鄉統籌、城鄉融合的概念及區別
1、概念不同:
(1)城鄉一體化是中國現代化和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村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政策措施、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的一體化。
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與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城鄉統籌”字面上解釋是“城”、“鄉”,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中,互動發展,以實行“城”、“鄉”發展雙贏為目的發展格局。充分發揮工業對農業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3) *** 提出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具體說就是從六個方面實現一體化:城鄉規劃一體化,產業發展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就業市場一體化,社會管理一體化。
2、產生背景不同:
(1)城鄉一體化的思想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產生了。我國在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歷史上形成的城鄉之間隔離發展,各種經濟社會矛盾出現,城鄉一體化思想逐漸受到重視。
(2)城鄉統籌,其內涵是要堅持以人為本,使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同步過上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最終目標是要使農村居民、進城務工人員及其家屬與城市居民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務、同質化的生活條件。
(3)十七屆三中全會公報關于農村問題有一個明顯的新提法,就是“全會認為,中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進入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
擴展資料:
我們認為,城鄉一體化是城市化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變化的過程,是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之間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上協調發展的過程。
1、穩步推進城市化
我國農民人均占有資源太少是制約農民收入增長的根本原因。農業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資源密集型產業,然而我國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耕地的1/2,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人均的1/4。
2、調整分配
長期以來,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比重過高,消費比重太低,經濟增長過分依賴于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比較小。
投資比重過高也是我國居民特別是農村居民消費增長緩慢的一個原因。我國應該調整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逐步提高消費比重,降低投資的比重,使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逐步達到能夠使經濟長期保持穩定快速增長的水平。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城鄉一體化
城鄉融合發展的意義在哪
城鄉融合發展主要是指城鄉一體化。我國在改革開放后,特別是在80年代末期,由于歷史上形成的城鄉之間隔離發展。那么城鄉融合發展的意義在哪?
1、 “現階段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有著現實而深刻的時代背景和重大深遠的歷史意義,既是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關鍵抓手,又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拓展發展空間的強大動力。”國家發展改革委規劃司有關負責人說,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制度保障。
2、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長期歷史任務。這位負責人指出,要按照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部署,與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緊密銜接,分“三步走”來實現——
3、 到2022年,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消除,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基本建成,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明顯提升,農村產權保護交易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鄉村治理體系不斷健全,經濟發達地區、都市圈和城市郊區在體制機制改革上率先取得突破。
4、 到2035年,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城鎮化進入成熟期,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基本建立,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全面形成,城鄉普惠金融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5、 到本世紀中葉,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成熟定型。城鄉全面融合,鄉村全面振興,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
關于城鄉融合發展的意義在哪的內容就到這了。
國土空間規劃有哪些專題?
國土空間規劃專題:
1、為子孫后代留有空間,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解決好各類規劃不銜接、不協調的問題。
3、落實好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
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由國務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報什么審批
國務院審批。
國務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城鄉融合與城鄉規劃編制,用于指導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由國務院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報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人民 *** 組織編制省域城鎮體系規劃城鄉融合與城鄉規劃編制,報國務院審批。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城鎮空間布局和規模控制城鄉融合與城鄉規劃編制,重大基礎設施的布局,為保護生態環境、資源等需要嚴格控制的區域。
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堅持遵循規律、把握方向。順應城鎮化大趨勢,牢牢把握城鄉融合發展正確方向,樹立城鄉一盤棋理念,突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構建促進城鄉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相互融合和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
堅持整體謀劃、重點突破。圍繞鄉村全面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目標,強化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力破除戶籍、土地、資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體制機制弊端,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供給。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 *** 中央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
評論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