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名詞解釋

城市總體規劃?[ chéng shì zǒng tǐ guī huà ]

微信號: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獲取更多信息
復制微信號

城市一定年限內發展計劃和各項建設的總體部署。是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之一階段。主要內容是:確定城市性質和發展方向;擬定規模和建設標準;合理安排工業、交通、商業、居住、教育單位、園林綠化、市政公用設施的用地;確定城市建設的主要項目和建設步驟;舊城區的改造規劃等。

擴展資料

發展原則包括以下幾點:

科學規劃

加強高新區規劃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城市建設、土地利用、環境保護、主體功能區以及產業布局規劃的充分銜接,既要高起點、高標準制訂發展規劃,又要嚴格按照規劃建設發展。

聚集發展

推動高新產業、優勢企業和優勢資源向高新區集中,充分發揮區位、資源、產業等優勢,把握市場需求,推動同業集聚和產業協作,實現區內產業錯位發展,積極發展關聯性強,集約水平高的產業集群和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品牌。

創新發展

探索建立 *** 主導、業主開發、政企共建、項目先行的有效運行模式。支持高新區建立區域技術創新和高新技術孵化器,搭建產學研聯合創新平臺,形成技術創新強勢聚集區。

可持續發展

充分發揮高新區產業集聚、集約發展功能,切實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有效整合產業鏈,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扎實推進節能降耗。

參考資料:百度漢語——城市規劃

什么是城市規劃的編制?

我國城市規劃編制的完整過程由兩個階段、六個層次組成,即總體規劃階段和詳細規劃階段;城市總體規劃綱要、城市總體規劃(含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和中心區域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城市是一個復雜的巨系統:城市發展戰略是關注城市中整體和長遠發展影響的問題,進行重大、全局、決定性意義的規劃。

城市發展戰略:對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作的全局性、長期性、決定全局的謀劃和規劃。

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關注內容:

1、從宏觀層面上把握城市發展的定性、定位、定向。

2、重點關注土地利用的空間結構、生態格局、交通系統

城市職能:

城市在區域或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服務等活動中承擔的任務和作用,它隨著社會、經濟和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城市性質:

性質是城市在一定地區、國家以至更大范圍內的政治、經濟、與社會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所擔負的主要職能,是城市在國家或地區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生活中所處的地位、作用及其發展方向。城市性質由城市主要職能所決定。

城市的規模:

按城市聚居人口大小可以區分城市規模大小,各國的具體分級標準不盡一致。聯合國將2萬人作為定義城市的人口下限,10萬人作為劃定大城市的下限,100萬人作為劃定特大城市的下限。這種分類反映了部分國家的慣例。中國在城市統計中對城市規模的分類標準如下:按市區非農業人口,20萬人以下為小城市,20萬人~50萬人為中等城市,50萬~100萬人為大城市,100萬人以上為特大城市。

城市的發展目標:

在城市發展戰略和城市規劃中所擬定的一定時期內城市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所應達到的目的和指標。

城鄉規劃的概念分類

按行政層級分為國家級規劃、省(區、市)級規劃、市縣級規劃;按對象和功能類別分為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區域規劃。按所覆蓋時間城鄉規劃編制名詞解釋的長短分為長期規劃和短期規劃。

總體規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城鄉規劃編制名詞解釋的戰略性、綱領性、綜合性規劃城鄉規劃編制名詞解釋,是編制本級和下級專項規劃、區域規劃以及制定有關政策和年度計劃城鄉規劃編制名詞解釋的依據,其他規劃要符合總體規劃的要求。

專項規劃是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定領域為對象編制的規劃,是總體規劃在特定領域的細化,也是 *** 指導該領域發展以及審批、核準重大項目,安排 *** 投資和財政支出預算,制定特定領域相關政策的依據。

區域規劃是以跨行政區的特定區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為對象編制的規劃,是總體規劃在特定區域的細化和落實。跨省(區、市)的區域規劃是編制區域內省(區、市)級總體規劃、專項規劃的依據。

國家總體規劃、省(區、市)級總體規劃和區域規劃的規劃期一般為5年,可以展望到10年以上。市縣級總體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的規劃期可根據需要確定。

城市規劃原理名詞解釋

城市規劃原理名詞解釋

為了幫助考生們更順利地通過考試,下面是我為大家搜索整理的關于城市規劃原理名詞解釋,歡迎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分析居住區綠地率與公共綠地率各自的作用與相互的差別(百度百科及百度知道)不確定

公共綠地指規劃中確定的居住區公園、小區公園、住宅組團綠地,不包括住宅日照間距之內的綠地、公共服務設施所屬綠地和非居住區范圍內的綠地。

公共綠地是居住區中更大的開放空間,是群眾性文化教育、娛樂、休息的場所,對城市面貌、環境保護、居民的文化生活都起著重要作用。

居住區綠地在遮陽、防風防塵、殺菌消毒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居住區綠地公共綠地。

12畫出居住區用地平衡表,說出它的作用,指出哪一些是要進行用地平衡的(百度文庫及自己理解 )規范P7或者居住區設計書上P30

項目(單位) 居住區小區組團

一,居住區用地(R)100100100

1,住宅用地(R01)50-6055-6570-80

2,公建用地(R02)15-2512-226-12

3,道路用地(R03)10-189-177-15

4.公共綠地(R04)7.5-185-153-6

用地平衡表的作用:①與土地使用現狀情況進行比較分析,作為調整用地和制定規劃的依據之一;②進行方案比較,檢驗用地分配的經濟性和合理性;③審批居住區規劃設計方案的依據之一。

哪一些要平衡:住宅用地,共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用地。

13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六大指標體系《控制性詳細規劃》P32

①土地使用:包括用地面積、用地邊界、用地性質、土地使用兼容。

②環境容量:包括容積率、建筑密度、居住人口密度、綠地率。

③建筑建造:包括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建筑間距。

④城市設計引導:包括建筑體量、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建筑空間圍合以及建筑小品。

⑤配套設施:包括市政設施、公共設施(行政、商業、文教體衛等)。

⑥行為活動:包括交通活動及環境保護規定。

其中交通活動包括:交通方式,出人口方式、數量,其他交通設施,停車泊位。

環境保護規定包括:噪音振動等允許標準值,水污染物允許排放值,水污染物允許排放濃度,廢棄污染物允許排放值,固體廢棄物控制及其他。

14居住區規劃結構的基本形式《城市規劃原理》P379

①以居住小區為規劃基本單位來組織居住區

②以居住組團為基本單位組織居住區

③以住宅組團和居住小區為基本單位來組織居住區

15簡述居住區人車分行的交通組織原則(PPT 居住區交通組織與道路規劃13頁)

1)車行與步行在空間上分開,形成兩個獨立系統

2)車行系統分級設置

3)設必要的停車空間和枝狀盡端回車場

4)步行路應結合綠地、戶外活動場地、公共服務設施設置

16住宅群體組合的形式(城市規劃原理P390)

1)成組成團的.組合方式

2)成街成坊的組合方式

3)整體式組合方式

17居住區、小區、組團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及確定意義(沒找到)(服務居民)

居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不大于800~1000m

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不大于400~500m

組團的公共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不大于150~200m

確定意義:沒找到相關答案,根據自己的見解自由發揮

18城市規劃的七線,并簡要解釋(紅、橙、黃、藍、綠、紫、黑)

(1)規劃紅線一般指道路紅用地和地塊用地邊界線

(2)規劃綠線是指生態、環境保護區邊界線

(3)規劃藍線一般稱為河流水道用地邊界線

(4)規劃黑線一般稱市政設施用地邊界線

(5)規劃橙線是指軌道交通管理邊界線

(6)規劃黃線是指地下文物管理邊界線

(7)規劃紫線歷史保護區域邊界線

19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主要內容(PPT城市規劃原理51頁 新編制內容 不是很確定 個人認為更好答案)

1)確定規劃范圍內不同性質用地的界線,確定各類用地內適建,不適建或者有條件地允許建設的建筑類型;

2)確定各地塊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積率、綠地率等控制指標;確定公共設施配套要求、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車泊位、建筑后退紅線距離等要求;

3)提出各地塊的建筑體量、體型、色彩等城市設計指導原則;

4)根據交通需求分析,確定地塊出入口位置、停車泊位、公共交通場站用地范圍和站點位置、步行交通以及其它交通設施。規定各級道路的紅線、斷面、交叉口形式及渠化措施、控制點坐標和標高;

5)根據規劃建設容量,確定市政工程管線位置、管徑和工程設施的用地界線,進行管線綜合;確定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具體要求;

6)制定相應的土地使用與建筑管理規定。

20居住區環境小品的分類及設計要求(城市規劃原理P455)

①、建筑小品。休息亭、廊大多結合居住區和居住小區的公共綠地布置,也可布置在兒童游戲場地內,用以遮陽和休息;鐘塔可結合建筑物設置,也可單獨設置在公共綠地或人行休息廣場;出入口指居住區、小區和住宅組團的主要入口,可結合圍墻做成各種形式的門洞。

②、裝飾小品。是美化居住區環境的重要內容,它們主要結合各級公共綠地和公共活動中心布置。水池和噴水池還可調節小氣候。裝飾小品除了能活潑和豐富居住區面貌外又可成為居住區、居住小區和住宅組團的主要標志。

③、公共設施小品。公共設施小品名目和數量繁多,他們的規劃和設計在主要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其造型和色彩等都應精心地考慮。特別如垃圾箱、廢物筒等,他們與居民的生活密切相關,既要方便群眾,但又不能過多;照明燈具根據不同的功能要求有街道、廣場和庭院等照明燈具之分,其造型、高度和規劃布置應視不同的功能和藝術等要求而異;公用設施是現代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他給人們帶來方便的 同時,又給城市增添美的裝飾。

城市規劃原理常見名詞解釋以及簡答題。(急!)

1.城市性質:在中國城市城鄉規劃編制名詞解釋的總體規劃中城鄉規劃編制名詞解釋,根據城市的形成與發展的主導因素確定它在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城市用地評價:在中國的城市規劃中城鄉規劃編制名詞解釋,對城市土地的可行性、用途需要投入的資金城鄉規劃編制名詞解釋,以及對經濟、社會和環境因素對城市生態平衡的影響所做的評價。

3.城市化:也稱城鎮化,指的是農業人口及土地向非農業的城市轉化的現象及過程,包括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及地域空間的變化

4.衛星城:一些半獨立的城鎮,除城鄉規劃編制名詞解釋了居住建筑外,還設有一定數量的工廠、企業和服務設施,使一部分居民就地工作,另一部分居民去母城。

總規、控規、詳規的區別

區別如下:

1、總規:是城市總體規劃的簡稱,城市總體規劃是指城市人民 *** 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統籌兼顧、綜合部署,為確定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方向。

總規的目的是:為確定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方向,實現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內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

2、控規:是指控制性詳細規劃 (regulatory plan)是城市、鎮人民 ***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城市、鎮總體規劃的要求,用以控制建設用地性質、使用強度和空間環境的規劃。

控規的目的是:根據城市規劃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應當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以控制建設用地性質,使用強度和空間環境,作為城市規劃管理的依據,并指導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

3、詳規:是指修建性詳細規劃( site plan或者constructive-detailed plan),是以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或控制性詳細規劃為依據,制訂用以指導各項建筑和工程設施的設計和施工的規劃設計,是城市詳細規劃的一種。

詳規的目的是:滿足上一層次規劃的要求,直接對建設項目做出具體的安排和規劃設計,并為下一層次建筑、園林和市政工程設計提供依據。源:對于當前要進行建設的地區,應當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用以指導各項建筑和工程設施的設計和施工。

擴展資料:

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規劃是指城市人民 *** 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當地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統籌兼顧、綜合部署,為確定城市的規模和發展方向,實現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協調城市空間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內的綜合部署和具體安排。

城市總體規劃是城市在一定時期內發展的計劃和各項建設(或各項物質要素)的總體部署。是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之一階段,也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

控制性詳細規劃主要以對地塊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環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設計引導、市政工程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動控制和環境保護規定為主要內容,并針對不同地塊、不同建設項目和不同開發過程,應用指標量化、條文規定、圖則標定等方式對各控制要素進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導。

控制性詳細規劃是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作出規劃行政許可、實施規劃管理的依據,并指導修建性詳細規劃的編制。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總規百度百科-控規百度百科-詳規